清明节感悟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每一个“节日”都是蕴含着某种习俗活动和纪念意义的。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奠祖先、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为祭奠死者。
旧日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将酒、果、纸钱等物品带到墓地,将食物供祭于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培植新土作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条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清明节,正是春光明媚、草木绿茂的日子,也是人们春游(古称踏青)的好时机,因此古人有清明踏青、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时至今日,清明节祭祖、哀悼逝者的习俗仍然十分盛行。清明节是生者对逝者表达情感、倾诉衷肠的日子,尤其是大家族就更有仪式感了。
我们汉阴冷木吴氏就是一个大家族,近几年,每年的清明节都要组织族人一起共同祭拜迁陕祖先以及各自家直系的先人。如2019年,2023年两次大规模的祭祖活动,湖南祖籍族亲也都参与其中。其人数之多,声势之浩大,前所未有。这既是全族人相聚的日子,也是大家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之情。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句话出自作家毕淑敏的作品《孝心无价》,其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自己还有归处,可以回家,可以看父母;父母不在了,家只能叫做故乡了,因为我们最牵挂的人已经不在。这句话主要告诉我们父母在世的时候,要多加孝顺。别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再去后悔。
父母是天,父母是地,父母永远是我们的依赖。无论我们成家还是立业,也无论我们年少还是年迈,只要父母在,无论我们多大,就永远是被宠爱的孩子,生病时有人疼爱关心,父母像大树一样,为我们遮风挡雨,总为我们撑起一片天,给我们庇护,给我们温暖,给我们力量。在他们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我们任性时,可以耍脾气,父母总是以无私的爱包容我们,任由我们肆无忌惮的耍小孩脾气。人们常说“家是温馨的港湾”。随着我们长大成人,我们终究要走出这个家。到外面工作或学习,但每逢节假日,心就早早地飞回了这个家,迫不及待地想要与父母亲团聚,将心中的苦辣酸甜说给父母听。就像这句俗语所说的一样“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是啊!父母在,这个家就在。这个家里有太多的宽容和关爱。这个家里有我们儿时所有同父母一起的记忆,同时这个家也是兄弟姐妹们团聚的纽带。即便兄弟姐妹都已成家立业,也不管我们身处何方。只要父母尚在,我们心中就都有回家团聚的念头。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在一个火炉取暖,一起吃饭、喝酒,各自讲述着自己的故事,父母的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这就是来处,来自于家的温馨!
然而,岁月催人老,当看着父母年岁渐老,满头白发,我们感慨和无耐,更无法去留住时光。唯一能做到的是,就是尽可能地常回家看看,陪他们拉拉家常,一起吃顿家常便饭,并珍惜在一起的时光。其实,父母最大的愿望不是需要我们有多大成就,更不图我们大富大贵,而是需要我们能够成人,能够自食其力,他们就放心了。同时也希望我们在外一切安好,逢年过节能回家看看他们,就很满足!人老了都会这样。能在一起的日子会越来越少。我们永远无法报答父母的恩情,趁着在世,好好的孝顺,等真的去了,不留遗憾。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这一句俗语所讲,当父母亲离我们而去,这个温馨的家也就荡然无存,连着兄弟姐妹团聚的这根纽带也就断了。再亲的同胞兄弟,因为父母的不在,各自把大多的时间都花在彼此的家庭和事业之上,相聚的日子也渐渐地少了。如今我们已是为人父母,前半生的美好记忆已经跟随父母的离去而消逝。如今的我们已无所惦念,我们也不再是孩子,后半生努力为了妻儿的美好生活努力拼搏,这就是我们的归途。父母在家就在,能经常回到父母身边还是一家人,父母是维持子女之间关系的一个桥梁和系带。父母不在了这一切也就不复存在了,虽说看起来还是一家人,但再也回不到从前,再也找不到曾经一家人的那种感觉。父母在全家如同一头蒜,父母是支柱,子女是蒜瓣,父母不在了一头蒜的支柱没有了,蒜瓣就离心了,每个家庭就是这样。
兄弟姐妹也只有今生缘、没有来生份,因此都要珍惜、珍重这份亲情。父母在,回家叫一家团圆,父母不在,叫来我家或者去他家。不管是你家还是他家,那只能是亲戚家。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在,人生即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对儿女的恩情如天大似海深,父母健在,及时行孝,才不会留遗憾!
过去,当父母满心期待我们常回家时,可是做儿女的总是以工作忙等原因推迟回家。总以为来日方长,等下一次时间宽裕了再说吧,可就是这样一次次的推脱,父母的思念之情愈加浓烈,期待之心也愈加悲凉。
人世间最赚钱的买卖,莫过于为人子女。一声“爸爸”“妈妈”,便轻而易举地换来了两个人对你一生的细心呵护。且不说幼时勤换尿布,童年时的谆谆教诲,青年时代日夜牵挂,成家后的操劳;也不说平日里嘘寒问暖,撒娇包容,就说父母一生忙忙碌碌,辛辛苦苦讨得一点糊口养命钱,便全数付与了子女,人世间,难道还有比为人父母更亏本的买卖了吗?
常言道,为国尽忠,在家尽孝。孝尽父母的事情永远不能等。孝心不是用钱能够得到全部表达的。他要那么多的钱干啥,他吃不了多少,穿衣也用不了多少。他们所缺的就是与儿孙其乐融融的相处!所需要的是在他难于动身时的一个代步,在他口渴时的一杯茶水,在他寂寞时候的陪伴,儿女在外再忙,也都要挤出时间回家看看,或打个电话问候一下……。这也是老人内心的归宿!